| 固废处理
来源:遂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5-01-09
1月8日,四川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无废理念”宣传成效显著,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畜禽粪污、秸秆等主要农业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大幅提升,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40项具体目标指标全面达成。
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引导遂宁市锂电、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生态环保领域专业团队进行合作,鼓励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遂宁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持续推广固体废物资源化先进技术,提升典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支持锂渣、工业污泥、磷酸渣、建筑垃圾等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推进农业固体废弃物高质化利用,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支持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畜禽粪污、秸秆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相关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
鼓励引入冶炼废渣、锂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补齐资源化利用设施短板,逐步减少跨区域处置。鼓励产废量大的企业建设高标准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利用处置项目,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同时,有序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掺烧、焚烧、填埋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生活污泥再生产品,拓展再生利用市场。
加快老旧分类设施标准化改造,增设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可回收物分拣台,实现可回收物和各类其他垃圾分类计量、分类中转等功能,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站点等设施,至2027年规划建设1—2座有害垃圾专门暂存场所和1—2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不断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再利用。正面宣传引导和监督反面曝光相结合,提升农村人口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鼓励优势资本进入再生资源领域,以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为纽带整合小型回收企业和个体回收人员,实现公司连锁化经营、规模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技术水平。
全文如下: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31日
(本文有删减)
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
“无废城市”是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对“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等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6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22〕52号),将遂宁市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名单。
近年来,遂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狠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7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0%,废旧农膜回收率91.6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26%,农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有力支撑了“十三五”期间的绿色发展。
《遂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遂宁新征程,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在成渝地区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锂电之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建设涪江流域生态走廊,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本实施方案围绕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源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通过104项重点建设任务和59项工程项目,着力打造“无废城市”建设的遂宁样板。本实施方案是指导遂宁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背景与意义
1.1.1 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18年,中央深改委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列入年度改革工作任务。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提出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并在“11+5”个城市和地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164号),全国共113个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等8市作为全省首批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1月,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川府发〔2022〕2号),提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2025年力争建成“无废城市”5个;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2022年6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22〕52号),提出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工作,四川省包括遂宁市在内的15个市被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名单。
1.1.2 重要意义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遂宁市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遂宁坚守绿色本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健全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固体废物问题本质是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遂宁市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于固体废物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解决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遂宁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可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与城市供给侧改革相衔接、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融合,推动城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
(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
(6)《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号);
(7)《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
(8)《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7号);
(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
(10)《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1.2.2 国家相关文件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21〕40号);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37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
(9)《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函》(环办固体函〔2019〕467号);
(10)《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381号);
(12)《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642号);
(1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21〕178号);
(14)《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6号);
(15)《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16)《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2〕1453号);
(17)《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
(19)《“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号);
(20)《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234号);
(21)《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
(22)《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固体〔2021〕20号);
(23)《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230号);
(24)《“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发改环资〔2021〕1524号)。
1.2.3 省级相关文件
(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川府发〔2020〕3号);
(2)《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川府发〔2022〕2号);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20〕73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22〕52号);
(5)《四川省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实施方案》(川环发〔2021〕10号);
(6)《四川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川环发〔2022〕3号);
1.2.4 市级相关文件
(1)《遂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中共遂宁市委办公室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遂宁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的通知》(市委办〔2021〕—4号);
(3)《遂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遂府函〔2022〕38号);
(4)《遂宁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遂府函〔2022〕23号);
(5)《遂宁市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0)》(遂府函〔2022〕23号);
(6)《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遂宁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遂府办发〔2019〕15号);
(7)《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遂府函〔2021〕74号);
(8)《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统筹全市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遂府办函〔2022〕18号);
(9)市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遂发改发〔2023〕20号);
(10)《遂宁市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遂建发〔2021〕40号);
(11)《遂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遂府办函〔2020〕31号)。
1.3 建设范围及时限
1.3.1 建设范围
建设范围为遂宁市全域,包括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市、蓬溪县、大英县,以及遂宁经开区、市河东新区、遂宁高新区,75个乡镇、20个街道办事处,面积5322平方公里。
1.3.2 建设时限
建设期限截至2027年12月底。2027年后持续推进“无废城市”相关建设。
第二章 城市基本情况
2.1 地理交通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位于东经105°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东西宽90.3千米,南北长108.9千米,总面积5322.25平方千米。东邻重庆市潼南区、广安市、南充市,西连成都市,南接内江市、资阳市,北靠德阳市、绵阳市,与重庆市、成都市呈等距三角。最东端是蓬溪县群利镇的谢家沟,最西端是大英县河边镇的星花水库,东西相距约90.3千米,最南端是安居区三家镇的青山沟,最北端是射洪市复兴镇的青龙嘴,南北相隔约109.8千米。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遂宁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高东南低,由东北向东南呈波状缓倾。地貌属于侵蚀丘陵地貌,丘陵约占遂宁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市境最高点是东北部的射洪市金华镇武东天宝寨,海拔高度674米,最低点是东南部的船山区老池镇三新陆家湾与潼南区永安乡陈家湾的涪江水面交界处,海拔高度243米。
2.2.2 地质结构
遂宁市地处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内,地质构造特征简单,形态单一,以宽阔平缓的褶皱为主。境内地表构造形迹特征西部多、东部少,多为鼻状背斜、箕状向斜相间排列;市境北部有一天仙寺涡轮状构造,属射洪至南充区域性东西构造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构造作用相对较强。根据形迹特征,遂宁市境内主要有东西向构造组、近东西向构造组、弧形构造组和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组等4个地质构造组。
2.2.3 气候特征
遂宁市地处亚洲季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全市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7—17.4℃,其中八月气温最高,约26.6—27.2℃;一月气温最低,约6.0—6.5℃。全市多年年平均降雨量887.3—927.6毫米。夏半年(4—9月)降雨量最多,平均雨量642—67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0—75%。
2.2.4 主要水系
遂宁市中小河流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琼江、郪江、梓江、青岗河、芝溪河等15条。涪江全长776千米,遂宁境内171千米。涪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5085.9平方千米,占遂宁面积的95.51%。琼江为涪江的一级支流,位于涪江西岸,发源于乐至县石佛镇九龙寨,西与沱江相邻,全河长240千米,全流域面积4311平方千米。郪江,涪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中江县白象乡胡家瓦窑,向东南流经县境,经三台县东南边界,至大英县(1997年前属蓬溪县)郪口汇入涪江,全长110.8千米。
2.3 生态发展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空气质量连续7年实现改善。2022年遂宁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124天优、208天良、33天轻度污染,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0%,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和O3的均值分别为9.8ug/m3、20.1ug/m3、54.0ug/m3、29.8ug/m3、0.9mg/m3和146mg/m3。NO2、PM2.5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0%、0.3%,SO2、O3和PM10浓度分别同比上升21.0%、16.2%和9.8%,CO浓度保持稳定。2022年,遂宁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市6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100%,为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2020、2021年分别为75%、83.3%),2个省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考核要求,其中,涪山坝断面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城市名片,成为全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市,圆满完成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遂宁经验从“试点”走向“示范”。
2.4 经济发展
2022年遂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14.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72.88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620.61亿元,增长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137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7∶47.9∶38.4,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0%,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
2.5 社会发展
2022年,遂宁市常住人口27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7万人,乡村人口11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68%,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5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0.23%,比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
2.5.1 教育科技
2022年末,遂宁市有各级各类学校796所(不含高等院校),在校学生42.1万人,专任教师3.01万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6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2.4亿元,投入强度达到0.77%。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家。取得国家体系认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4家。全年共授权专利2613件,实施专利790件,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值202.3亿元。全年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9项。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个。
2.5.2 文化旅游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遂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西部唯一的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级市、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城市、全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市。2022年,全市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6个(含民营),艺术表演场所2个(含民营),文化馆6个,文化站(中心)124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3个。国有及民营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种,出版量4.54万份。2022年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3.34万户。2022年末,遂宁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19家;星级饭店15家。
2.5.3 医疗卫生
2022年,遂宁现有各级各类医院68个(公立医院15个、民营医院53个)、卫生院8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4个、门诊部(所)1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96个,村卫生室2603个,有编制床位15007张,实有床位22061张;卫生技术人员20921人,执业(助理)医师8492人,注册护士(师)9138人。
2.6 城市定位
遂宁市将建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现代产业创新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基地和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锂业之都,做强国家级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西部重要绿色化工基地、成渝“双核”配套中心、成渝地区机械与装备制造配套基地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第三章 固体废物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1.1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概述
3.1.1.1 制度体系
遂宁市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有关要求,结合《遂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有效防控固体废物风险为目标,全力推进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定期发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积极拓展社会监督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固体废物管理日趋规范。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遂宁市相继发布《遂宁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遂宁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无废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2)农业源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遂宁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分年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遂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遂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7年遂宁市成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落实责任主体,逐步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和监管体系,着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工作,并逐步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2021年遂宁市出台了《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秸秆禁烧、秸秆资源化利用、完善秸秆利用产业链。
(3)生活源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2020年,遂宁市出台《遂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布了《遂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不断建立健全遂宁市生活垃圾规范处置政策体系。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制定实施《蓬溪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遂宁市船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
(4)建筑垃圾管理制度
遂宁市制定《遂宁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遂宁市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实行建筑垃圾强制分类消纳制度,逐步建立建筑垃圾源头减排、综合利用、末端设施布局规划、消纳处置等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5)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遂宁市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加强固体废物管理。严格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着力提升了遂宁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备案、管理台账、申报、转移等各项制度;举办全市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夯实固体废物领域环境管理工作基础。
3.1.1.2 技术体系
遂宁市各单位重视各领域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备配置、农业源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方面,着力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水平。近年来,遂宁市通过“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揭榜挂帅”等项目,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签订校市企合作协议,围绕锂电行业绿色循环、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种养循环、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工作,综合提升遂宁市固体废物领域技术水平。同时,遂宁市发布《关于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的十条措施》,创新性打破体制壁垒,吸引各类型高层次人才,助力遂宁绿色发展。
3.1.1.3 市场体系
“十三五”期间,遂宁市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文)和《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川办发〔2018〕7号文)精神,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更加注重对包括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生态康养旅游等在内的绿色项目的支持和激励,积极推行PPP模式,致力于探索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互相兼容的新发展模式。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印发《遂宁市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设立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基金。探索建立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和融资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健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获得期限长、成本低的资金,推进遂宁市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4 监管体系
遂宁市积极推进固体废物及产生源的相关专项统计工作,对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源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的产生单位、废物类别、产生量、收集转运、处置利用方式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遂宁市各职能部门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部分单位结合手机APP等手段,实现实时报送信息、实时预警等功能,优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
3.1.2 工业源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1.2.1 工业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置现状
3.1.2.1.1 总体概况
2022年,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1.80万吨,综合利用量为82.72万吨,处置量为18.86万吨,贮存量为1435.04吨。2018—2019年,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遂宁市经济出现下滑,基准值降低,导致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为38.52万吨。2021—2022年,遂宁市工业取得巨大进展,尤其是锂电行业,全市锂电产业规上企业数量达到34家,实现产值581.7亿元,同比增长407.9%。其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也随之快速增长,到2022年激增到101.8万吨。2018—2022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产生量变化趋势一致,2022年达最高值,为82.7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2019年综合利用率最大,为83.97%。2018年以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到2021年达最大值20.37万吨。
3.1.2.1.2 流向分析
2022年,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分为:冶炼废渣、其他废物、炉渣、工业污泥、粉煤灰、脱硫石膏。其中,冶炼废渣、其他废物和炉渣占总产生量的87.0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的主要行业有锂电、食品加工、生物质能发电、电子信息、盐加工等。其中,锂电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8.92万吨,占总量的57.88%。锂电行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有冶炼废渣(25.81万吨)、其他废物(22.54万吨)、工业污泥、脱硫石膏。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体无害化率达100%,其中综合利用率达81.26%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区域产处现状分析
2020—2022年,遂宁市各县(市、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其中,射洪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逐年稳定增长,安居区产生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船山区、大英县、蓬溪县产生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遂宁市各区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特征与产业特点显著相关。射洪市以“锂电新材料、机械电子、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同时配套食品饮料、绿色建筑等产业,射洪市锂电企业32家、机械电子企业31家、能源化工企业17家,产生大量冶炼废渣、炉渣及脱硫石膏。安居区以汽车及机械制造、天然气清洁能源、锂电及新材料、食品加工为主,产生工业污泥占全市工业污泥总产量的96.33%。遂宁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由船山区和射洪市的两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处置,产生废物主要为飞灰、炉渣等,资源化利用产品主要有生物柴油、有机肥等。大英县盐储资源丰富,制盐过程产生的粉煤灰较多。蓬溪县以农业为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少。
(2)主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处现状分析
2022年,遂宁市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冶炼废渣、炉渣、工业污泥,产生量分别为32.36万吨、11.86万吨、10.91万吨,分别占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1.78%、11.65%、10.72%。冶炼废渣、工业污泥的综合利用量较高,分别占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的31.23%、12.69%。此外,炉渣、冶炼废渣处置量较大,分别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总量的55.52%、34.04%。
冶炼废渣:2022年,遂宁市冶炼废渣的产生量为32.36万吨,主要产生于射洪市。其中,位于射洪市太和镇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产生25.81万吨,占总产生量的79.76%,综合利用率达100%。天齐锂业产生的冶炼废渣包括浸出渣、洗涤残渣、锅炉炉渣、钙渣、滤渣、湿法脱硫沉渣、坩渣等,其中浸出渣洗涤残渣年产生量约12万吨,主要成分为SiO2、CaO、Al2O3,经反复洗涤回收锂后,交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处理。除天齐锂业外,其他两家产生冶炼废渣的企业为四川省射洪川中建材有限公司(产生量6.54万吨、处置量6.45万吨、贮存量0.14万吨)、遂宁市凤平合金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产生量33吨、处置量33吨),均为有色金属冶炼,所产生的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置,未综合利用。
炉渣:2022年遂宁市炉渣的产生量为11.86万吨,主要产生于射洪市、船山区、大英县。其中,生物质能发电产生量占比88.03%。目前,生物质能发电产生的炉渣均送往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利用处置。产生量为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家,产生量为100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射洪川能环保有限公司产生量最大,总计5.65万吨。
工业污泥:2022年遂宁市工业污泥的产生量为10.91万吨。其中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工业污泥的产生量为10.33万吨,占总产生量的94.68%,综合利用率达100%,主要用于建材、制砖等行业。工业污泥主要来源于各行业企业污水处理站,多数为无机盐制造、牲畜屠宰、饮料和食品制造、印染、化学药剂制造等行业。除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外,工业污泥总体来源分散,单个企业产生量较小,产生量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具体如表3-7所示,其余工业污泥产生量较少的企业有36家。目前,全市工业污泥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其综合利用率达96.70%。
粉煤灰:2022年遂宁市粉煤灰的产生量为1.44万吨,产生企业为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产生量0.94万吨、综合利用量0.94万吨)和遂宁市新绿洲印染有限公司(产生量0.49万吨、综合利用量0.49万吨)。《遂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工业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锅炉设施,鼓励非城市建成区淘汰燃煤小锅炉或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因此,2022年粉煤灰产生量较2021年(3.53万吨)有大幅度降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100%,主要作为建材利用,还可用于铺路等其他用途。
脱硫石膏:2022年遂宁市脱硫石膏产生量0.88万吨,产生企业分别为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产生量0.77万吨、综合利用量0.77万吨)、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产生量0.10万吨、综合利用量0.10万吨)、遂宁市申兴琉璃瓦厂(产生量2吨、综合利用量2吨),其中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产生量最大,占产生总量的87.5%。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率达100%,主要作为建材利用。
其他废物:2022年遂宁市“其他废物(SW99)”的产生量为44.37万吨,主要来源于锂电行业、电子信息、盐加工、食品加工、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等行业。“其他废物(SW99)”产生企业共164家,产生5000吨以上企业共6家,具体情况见表3-8,其整体综合利用率为96.1%,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的其他废物产生量最大,分别为16.20万吨、15.11万吨,占总产生量的36.51%、34.05%,综合利用率达99.88%、100%。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其他废物主要为酒糟。
2022年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前五的企业是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射洪川中建材有限公司,产生的主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别为冶炼废渣(32.35万吨)、其他废物(38.60万吨)、工业污泥(10.33万吨)、脱硫石膏(0.1万吨)。其中,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和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3.1.2.2 典型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遂宁市典型行业包括锂电产业、电子信息、生物质能发电、冶金、食品等,以锂电产业、电子信息为例,探明其固体废弃物详细产生情况。
(1)锂电产业
截至2022年6月,射洪市已引入盛新锂能、富临精工、四川路桥等上市公司9家,拥有锂电产业相关企业32家、产业项目46个,建成投产项目19个。遂宁市锂电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企业有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涉及的工业固体废物有锂渣、工业污泥、磷酸渣。
2022年,遂宁市域内锂电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8.9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5.63万吨。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工业污泥和磷酸渣;工业污泥产生量为10.44万吨/年,短期暂存于环保渣棚内,定期送至各砖厂、水泥厂进行综合利用;磷酸渣产生量为5.65万吨,短期暂存于环保渣棚内,定期送至化肥厂作为磷肥的原材料进行综合利用。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涉及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锂渣,其产生量为13.75万吨,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出售给商贸、建材公司作生产建材的原料。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产生的锂渣(15.82万吨)均送往各水泥厂进行综合利用。
(2)电子信息
截至2022年,遂宁市逐步形成了原材料、集成电路、电子电路、其他元器件、终端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具有遂宁特色的全产业体系,涉及5G、新型显示、超高清、智能终端等领域。电子电路企业高度集中、产业高度集聚,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50余家,印刷线路板年产能达1500万平方米,实现产量1000万平方米。以遂宁市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多层线路板制作流程包括:开料、层压、钻孔、沉铜、蚀刻、防焊、表面处理、成型、测试等步骤,2022年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废物)约1668吨。
3.1.3 农业源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1.3.1 遂宁市农业基本情况
3.1.3.1.1 养殖业
2018—2022年,遂宁市生猪出栏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牛、羊、禽出栏数变化不明显。生猪出栏数从2018年的375.22万头迅速减少至2019年的284.25万头,随后增加到2022年的373.36万头。2018—2022年,牛出栏数约3.25—3.79万头,羊出栏数约36.64—40.37万只。禽出栏数从2018年的2087.22万羽迅速增至2019年的2424.91万羽;2019—2022年,禽出栏数约2352.16—2626.77万羽。
3.1.3.1.2 种植业
自2018年以来,遂宁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持续增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由2018年的11.82万公顷增加到2022年的13.21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018年的26.88万公顷增加到2022年的27.99万公顷。202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1.21万公顷。
3.1.3.1.3 农药、化肥、农膜投入使用情况
2018—2022年,遂宁市农药、化肥和农膜使用量均逐年减少。农药使用量由2018年的1846吨降至2022年的1313吨,化肥使用量由2018年的13.31万吨降至2022年的11.68万吨,农膜使用量从2018年的2965吨降至2022年的2672吨。
3.1.3.2 农业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情况
3.1.3.2.1 畜禽粪污
2018—2022年,遂宁市畜禽粪污产生量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271.10万吨增至2022年的1013.32万吨;相较2021年,2022年畜禽粪污产生量增加486.24万吨,增长了92.25%。2018—2022年遂宁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量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256.30万吨增至2022年的970.23万吨;相较2021年,2022年畜禽粪污利用量同比增长88.93%。2018年以来,遂宁市畜禽粪污利用率维持在93.20%—97.43%。
遂宁市畜禽粪污主要利用处置方式为有机肥生产、沼气发酵等,实施种养循环。遂宁市安居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已培育3个运行和服务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完成还田粪肥总量9.80万吨,建成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面积10.58万亩,试点区域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44%。
3.1.3.2.2 病死畜禽
遂宁市已逐步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原则,采用高温高压干化法无害化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处理能力40吨,残渣固形物用于有机肥生产,油脂用于工业用油生产。2018—2021年,遂宁市病死畜禽产生量呈现逐年增长,由13.95万(头、只、羽)增加到22.33万(头、只、羽),2022年由于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病死畜禽产生量大幅度增加至39.1万(头、只、羽),无害化处置率为100%。
3.1.3.2.3 秸秆
2018—2022年,遂宁市秸秆收集量约140—160万吨/年,利用量约127—150万吨/年,综合利用率先增加后稳定至92%左右。截至2022年,遂宁市已建成23个集收购、加工、储藏、运输于一体的秸秆收储中心,年收储能力达40万吨以上,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114家。秸秆主要利用方式包括就近还田以及制作有机肥、畜禽饲料、生物质燃料、食用菌包等。遂宁鹏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将秸秆生产成具有高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的动物饲料;四川鑫中宇农业有限公司将秸秆通过粉碎、装袋、冷却、接种、发酵等步骤处理后,栽培食用菌。
3.1.3.2.4 废旧农膜
2018—2022年,遂宁市农膜使用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由2018年2965吨降至2022年2672吨;废旧农膜回收量随使用量而变化,回收率从86%增加至91.69%。遂宁市乡镇均设有农膜回收网点,主要回收方式为使用者捡拾、归集、集中处理。目前遂宁市正在示范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0.015mm)和全生物降解膜。
3.1.3.2.5 农药包装废弃物
遂宁市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从2018年的137.12吨逐年减少至2022年的95.78吨。2018—2022年,遂宁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量波动较小,回收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61.03%增至2022年的80%,主要通过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收集点,采用押金返还制度进行回收。
3.1.3.3 农业源固体废物流向情况
遂宁市农业源固体废物来源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分别为145.09万吨、2672吨、95.78吨,其回收率分别为92.26%、91.69%、80%;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就近还田、有机肥料、畜禽饲料、食用菌包等。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分别为1013.32万吨、39.10万(头、只、羽),其利用率/处置率分别为95.75%、100%;畜禽粪污主要利用处置方式为有机肥料和沼气发酵,病死畜禽采用高温高压干化法无害化处置,残渣固形物用于有机肥生产,油脂用于工业用油生产。
3.1.4 生活源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遂宁市生活源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含厨余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及再生资源等。
3.1.4.1 生活垃圾
遂宁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从2018年的36.70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52.73万吨,2020—2022年呈逐年降低趋势,至2022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1.07万吨,其中回收利用量(未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设施进行处理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数量)为11.25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从2018年的99.51%上升至2020年的100%,随后稳定在100%。
遂宁市生活垃圾收转运实行网格化管理,采取“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模式,由遂宁川能环卫管理有限公司统一收集运输至中转站压缩后,运往遂宁市城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厂、射洪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总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目前,遂宁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环卫数字化信息监管平台1个,实现对垃圾收运车辆全过程监管。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已健全了城乡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收集运输全覆盖。坚持城乡一体,投入550余辆运输车辆,形成1100余条收运线路并不断优化调整,116座垃圾中转站持续转运。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已从2021年底的97%提升至2022年的100%。
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遂宁市已启动实施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示范片区,先行在2个街道、24个社区整体提升垃圾投放收集的硬件水平。截至2022年,全市共安排约2.7亿元用于垃圾分类工作,争取到垃圾分类各类资金2993万元。2022年底,合理设置大件垃圾分解处理场所3处。
3.1.4.2 餐厨垃圾
2018—2022年,遂宁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从2018年的1.56万吨缓慢增长至2019年的2.05万吨,然后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7.98万吨,至2021年达到最高为9.61万吨,2022年又迅速减少至2.5万吨。2018—2022年,餐厨垃圾处理率稳步上升后保持平稳,2020年起,餐厨垃圾处理率维持在100%。
遂宁市建立“府院联动”餐厨垃圾闭环治理机制,将餐厨垃圾分类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等行业工作内容和考核范围,规范分类投放餐厨废弃油脂的餐饮经营企业从120家增加至近500家。目前,遂宁市已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2个,处置能力共计260吨/日。遂宁市文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BOT模式建设、投资和运营,服务范围为遂宁市中心城区。该公司采用“厌氧+好氧”发酵协调处理技术,餐厨垃圾、废弃油脂处理能力分别为130吨/日、30吨/日。位于射洪市的瞿河餐厨垃圾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00吨/日,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总体来说,遂宁市餐厨垃圾实现了收集、无害化处置全覆盖。
3.1.4.3 生活污泥
2018—2022年,遂宁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处于波动状态,从2018年的2.95万吨降低至2019年的2.38万吨,后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4.84万吨,2021年迅速减少至1.77万吨,2022年小幅降低至1.64万吨。2018—2022年,遂宁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率从2018年的99.6%上升至2019年的100%,之后稳定在100%。
2018—2022年,遂宁市生活污泥处置方式由建材、堆肥逐步发展为焚烧、土地利用。污泥处置需求随季节波动,一般为上半年较高,下半年较低,春转夏期间最高,秋入冬期间最低。遂宁市污泥处置项目作为全市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组成部分,由川能水务公司负责建设与运营。遂宁污泥处置厂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射洪污泥处置厂采用好氧堆肥工艺,均具备100吨/日的处置能力。根据《遂宁市“新景源非法处置污泥”问题整改方案》,船山区循环产业园新增1座300吨/日规模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目前,遂宁市已建成3个污泥处置项目(川能水务遂宁污泥处置厂、川能水务射洪污泥处置厂和船山兴船实业污泥处置厂),总处置能力达500吨/日,完全满足实际处理需求。
3.1.4.4 再生资源
2022年遂宁市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52万吨,以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为主,回收总值约16亿元。目前遂宁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主体共有570个,备案登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共105家,其中有龙头企业3家。
3.1.4.5 生活源固体废物流向情况
遂宁市生活源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家庭、机关、餐饮、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及生活污水处理厂,分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再生资源和生活污泥。2022年,遂宁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分别为51.07万吨和2.5万吨;再生资源回收量达52万吨,而生活污泥的产生量为1.64万吨。目前,遂宁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主要通过焚烧发电的方式进行利用和处置,而餐厨垃圾则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油。再生资源主要包括金属、塑料和橡胶等,直接被回收再利用。生活污泥处理率达100%,其处置方式为建材利用、堆肥、焚烧、填埋等。
3.1.5 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3.1.5.1 建筑垃圾
2022年,遂宁市建筑垃圾产生量约300.4万吨、实际资源化利用量分别为35.4万吨,资源化利用率为50.5%、综合利用率为53.6%。遂宁市实行建筑垃圾强制分类消纳制度,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等五类进行管理。部分工程渣土用于基坑回填、堆坡造山、矿坑洼地填埋等直接消纳方式,其余不宜现场粉碎的大型石块、混凝土块等,进入消纳场所。施工垃圾和装修垃圾均进入建筑垃圾消纳场所。
3.1.5.2 绿色建筑
截至2022年,遂宁市城镇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共计1887.05万平方米;2022年度,遂宁市新增建筑面积407.55万平方米,其中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85.77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112.82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已竣工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为386个,面积共计810.46万平方米。
3.1.6 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3.1.6.1 产生情况
3.1.6.1.1 危险废物
2018—2022年,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剧增,由2.87万吨/年增至7.81万吨/年。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由384家增至1002家。近两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剧增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遂宁市页岩气开采行业快速发展,钻井产生大量油基岩屑;二是四川省兴茂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焚烧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较大;三是环境管理力度加强,一些产废量大但之前未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的企业被纳入。
3.1.6.1.2 医疗废物
2018—2022年,遂宁市医疗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由1655吨/年增至4692吨/年,年均增长率29.8%,增幅达184%。(2022年因新冠疫情出现大幅增长)
3.1.6.1.3 产生危险废物的主要行业
2022年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第一的行业为陆地天然气开采行业,产生量24145吨,占全市产生量的32.90%;其次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产生量13161吨,占全市产生量的17.94%;排名第三位的是危险废物治理行业,产生量8473吨,占全市产生量的11.55%;显示器件制造、电子电路制造行业产生危险废物数量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共占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82.76%。
3.1.6.1.4 主要危险废物产生类别
根据危险废物申报,2022年遂宁市共有24类危险废物产生,其中产生量排名前五的废物类别分别是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25150吨(天然气开采产生的油基岩屑23904吨,占比94.97%)、焚烧处置残渣13162吨、含铜废物11272吨、表面处理废物7736吨、含铅废物6194吨。该五类危险废物共占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86.55%。
3.1.6.2 利用处置情况
3.1.6.2.1 危险废物
2018—2022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逐年增加,自行利用处置量由0吨增至11096吨,委外利用处置量由29338吨增至57247吨。自行利用处置量中,利用量由628吨/年增至46485吨/年,处置量由28709吨/年减至10763吨/年。
2022年,自行利用处置11096吨(利用6306吨、处置4790吨),占比14.21%,主要为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行利用含铜废物3961吨,占全市自行利用处置总量的35.69%;四川兴茂石化有限公司自行处置产生的焚烧残渣3116吨,占全市自行利用处置总量的28.08%;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贮存69515吨(利用46485吨、处置10763吨、贮存12267吨)。截至目前,遂宁市用于填埋飞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即将满库,市政府已启动新建飞灰、炉渣填埋场的前期工作。自行利用量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上1套废酸综合利用生产线,将产生的废酸全部自行利用。自行处置量的提升原因为,四川省兴茂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焚烧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焚烧残渣,由其自建危险废物填埋场填埋处置。
3.1.6.2.2 医疗废物
2018—2022年,遂宁市医疗机构委托处置量由1655吨增至4692吨。
3.1.6.2.3 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2022年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在100吨以上的企业88家,仅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总数的7.8%,其危险废物产生量74336吨,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95.21%。产生量在100吨以下的单位1039家,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总数的96.21%,但其危险废物产生总量仅3737吨,仅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4.79%。
2022年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单位主要有:志超科技(遂宁)有限公司、遂宁川能能源有限公司、遂宁富禹工业废水处理有限公司、射洪川能环保有限公司、四川省兴茂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该五家产废单位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共32085吨,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43.72%。其中,四川省兴茂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产生危险废物焚烧残渣,全部自行处置;另外4家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委外处置或利用,委外处置利用量占全市委外处置量的69.61%。其中,志超科技(遂宁)有限公司产生的HW17表面处理废物交由西昌宏鑫实业有限公司、绵阳市鑫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遂宁市填埋类危险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危险废物处置产生的二次危废飞灰,主要涉及遂宁川能、射洪川能、兴茂石化、兴船实业等4家公司,年产生飞灰约2万吨,其中遂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飞灰由遂宁川能能源有限公司委托遂宁市洁城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卫生填埋,射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飞灰由射洪川能环保有限公司委托绵阳东江环保公司进行卫生填埋;遂宁富禹工业废水处理有限公司产生的HW22含铜污泥主要转移至西昌宏鑫实业有限公司及湖北省处理。
3.1.6.2.4 利用处置设施清单
截至2022年底,遂宁市共12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其中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1家,经营规模62605吨/年处置,150000吨/年利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单位2家,经营规模29600吨/年,主要涉及油基污泥和废催化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4家,经营规模5380吨/年,均采用高温蒸煮工艺;危险废物收集单位5家,收集能力51200吨/年。
3.1.6.3 废物流向分析
2022年,遂宁市危险废物产生总量为73381吨。同期,遂宁市拥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经营单位(含收集)12家,核准经营规模385185吨/年,利用处置能力充足。
2022年遂宁市医疗废物产生量4692吨,截至2022年,遂宁市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4家,处置规模5380吨/年,正常情况下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略有盈余,但4家处置单位的工艺均为高温蒸煮,不具备焚烧处置能力。化学性、药物性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处理污泥需转至市外其他具有医疗废物焚烧能力的单位处置。新冠疫情最高峰时全市日均产生感染性和损伤性医疗废物达35吨。全市医疗废物处置总能力共14.7吨/日,正常情况下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饱和。新冠疫情最高峰时遂宁市印发《遂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将遂宁川能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作为疫情高发时辖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和临时应急设施。
3.1.7 固体废物产生清单和利用处置流向
2022年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源固体废物、城乡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为101.80万吨、1158.81万吨、55.21万吨、7.23万吨。其中,农业源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占全市固体废物产生量的87.5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占比7.69%,城乡生活垃圾占比4.17%,危险废物占比0.39%。五类固体废物主要产生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主要废物类别是畜禽粪便和秸秆。废物流向主要以资源化综合利用为主,其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程度最高。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管理机制方面
目前,除危险废物、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外,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再生资源、建筑垃圾、农业源固体废物等管理领域,存在缺少覆盖产生、收集、转移、利用或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机制。此外,遂宁市在固体废物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固体废物管理协调机制
固体废物涉及领域广、产废单位散、基本底数大,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和处置通常由不同部门监管,部门间缺乏联合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监管合力,信息互通程度不高,部分固体废物管理职责边界不明,导致基本信息掌握不清,如再生资源。
(2)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不高
企业对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相对薄弱,执行不彻底,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到位。一方面,由于未出台对相关企业未履行相应责任进行处罚的法律法规,例如,难以落实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回收”的回收处理义务。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能力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的情况,例如,遂宁市工业体系中,电子信息、冶炼、食品、锂电新材料等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相对较高,绿色化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3)固体废物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全市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建有线上数据填报平台,但运行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建设智慧型固体废物管理需求,信息化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推广。一是危险废物智能称重、电子标签、电子管理台账、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推广。医疗机构物联网设备与四川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数量还较少,医疗机构电子转移联单运行效率不高,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固体废物基础信息未实现网上申报,如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再生资源、建筑垃圾等,存在底数不清、基础情况不明等问题。
3.2.2 工业源固体废物方面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存在堵点难点
市域内缺乏专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和设备,需要转移至市外利用处置,锂渣、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其他废物(SW99)等需送至成都、德阳、广元等地处置;例如遂宁市仅有1家水泥粉磨企业及5家手续完善的工业固废协同处置企业,处置利用能力不到20万吨/年,本地处置利用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一般工业固废运往市域外处置利用。包装塑料线板、防火填充材料等难以综合利用,也缺乏利用处置设施。此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过程中将增加转移过程环境风险和运输处置成本;一旦发生泄漏或其他突发事件,可能会因缺乏相应设施而无法及时处理,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特色行业源头减量仍待推进
遂宁市特色行业(如锂电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2022年其产生量同比增长59.9%。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短时间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将持续增加,单位GDP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难以降低。因此,特色行业源头减量工作仍待进一步推进。
(3)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偏低
遂宁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式主要用于建材制造,资源化利用方式单一且技术水平偏低。一是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资源化效率和产品质量不理想;二是缺乏系统规划,资源化利用无法实现全面、有效地管理;三是锂电、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适应性差;四是产业链不完善,如前端的收集、中端的处理和后端的销售等环节,无法实现连续、稳定的运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2.3 农业源固体废物方面
(1)秸秆收储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遂宁市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农田地块分散,山区及偏远地区的种植农户很难实现机械化收割,交通运输困难,导致秸秆收储运成本高;农作物秸秆分散、密度较低、季节性强,缺少用于秸秆收集、打包、运输的设备和车辆。尤其是油菜秸秆利用率低,种植面积有所提高、农村人力缺乏,种植成本增加,导致大部分秸秆未被有效收集和妥善处理。转运效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农村地区缺乏完整的秸秆收集、运输、储存及供应体系。
(2)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有待加强
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尚未形成有效的回收处置体系,仍存在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物、废弃农膜等现象;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渠道少、收购价格低、回收后再利用程度差,大部分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缺乏规范化管理,有效监管存在一定困难。
(3)农业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水平有待提高
秸秆利用再生产品商业化水平相对较低、销售渠道不畅通,缺乏专业的市场运作手段和有效的推广宣传方式。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当前需要,种养规模不匹配,联结不紧密问题仍然存在,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畜禽粪污采用种养循环、沤肥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但存在养殖点分散,畜禽粪污难以集中收集的问题,且现有体系缺乏先进设备和处理技术。
3.2.4 生活源固体废物方面
(1)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效果不明显
虽然遂宁市已实施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示范片区建设三年行动(2022—2024年),但距离国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形成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仍存在民众分类意识低、硬件设施不足、分类收运体系不健全和社区融入不够等问题。此外,遂宁市大件垃圾收运利用处置系统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餐厨垃圾收储运体系有待完善
遂宁市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分别由不同企业实施,个别厨余垃圾收集运输企业存在掺水掺料等违法违规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末端处理成本,不利于企业行业发展。
(3)生活污泥处置设施运行效率有待提升
遂宁市已建成的生活污泥处置项目处理规模合计500吨/日,远高于实际生活污泥产生量(260吨/日),现阶段本地产生污泥难以满足3个项目高负荷生产。此外,部分项目故障率高、生产不稳定,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不高,存在监督缺失的问题,如船山污泥处置项目。而且,污泥资源化利用产物由于政策规范调整,已限制用于农业生产,仅能用于园林绿化、矿山修复等,难以建立稳定销路,容易造成积压,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4)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遂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未建立,回收网络和再生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再生资源回收率不高,分拣中心发展空间不足,循环利用程度相对滞后。二是遂宁市再生资源行业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经营企业存在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三是缺少好的引导办法,例如,回收利用企业普遍不愿意回收低值再生资源,低值回收品种回收率较低。
3.2.5 建筑垃圾方面
(1)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能力不足
由于土地选址报征、资金筹集不到位、邻避效应影响等多种因素限制,遂宁市现有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堆填场、资源化利用厂等中转和末端处置设施数量少、体量小,部分街道(乡镇)、社区未设立装修垃圾暂存点,产生量的处置需求和实际能力缺口较大。
(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遂宁市目前仅5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年处置能力75.8万吨,资源化利用率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建筑垃圾底数不清
遂宁市还未搭建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统计口径不一,全市建筑垃圾底数不清、去向不明,加大了建筑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绿色建筑面积比例有待提高
绿色建筑方面,项目业主对绿色建筑认识不统一、投资回报不清楚,消费者对绿色建筑意义认识不深刻,导致市场主观需求度不高,因此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虽遂宁市已出台《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强市建设工作方案》(遂建行规〔2022〕2号文),明确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方案出台至今,相关部门未提出财政补贴的申请需求。
3.2.6 危险废物方面
(1)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尚未建成
2022年遂宁市危险废物产废量在100吨以下的单位有1039家,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数的92.19%,而其危险废物产生量仅占全市的4.79%,小微产废单位存在点多、面广、量小、分散、产生危险废物种类多等特点,收集处置难。
(2)医疗废物处置方式单一,小型医疗机构及偏远地区收运能力不足
全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均采用高温蒸煮后破碎再经生活垃圾处理厂焚烧的工艺。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较为单一,全市无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以及医疗机构废水处理污泥的有效处置能力。按规定,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点多面广、产生量小,导致偏远地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时效慢,难以及时收运。
(3)危险废物监管压力逐年增大
一是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大。全市危险废物增长速度快,近五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8.4%。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天然气开采、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治理、显示器件制造、电子电路制造等行业。除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治理属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余均属于遂宁市重点打造产业且该产业属于行业发展上升期,危险废物增长潜力大、减排压力大。二是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内卷形势严峻,能力过剩。部分利用处置企业为抢料甚至不计成本,长此以往,处置企业为了生存,存在生产成本投入降低以及处置用料以次充好的可能,处置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增加。三是精细化管理要求增强,监管人手不足。随着精细化监管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小微产废单位纳入监管,而全市小微产废单位众多,主体责任又难以落实到位,固体废物管理人员却严重不足,监管压力较大。
第四章 总体要求
4.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统筹遂宁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聚焦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3个关键环节,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健全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推动遂宁市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贡献力量。
4.2 基本原则
坚持成渝共建,形成优势互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经济圈内城市的区域联动,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目标和遂宁市总体发展定位,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结合遂潼共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探索先行区内固体废物共治。
发挥党政引领,构建共治格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厘清部门职责,发挥全社会各行业力量;健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无废城市”的建设格局。
聚焦堵点难点,强化精准施策。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紧盯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和利用处置各环节,精准识别遂宁市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堵点,加快补齐相关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优势产业引领,创新绿色发展。发挥遂宁市“中国锂业之都”“中国肉类罐头之都”“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优势,以锂电、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引领,形成特色产业上下游绿色供应链,开展“无废园区”“无废集团”“无废企业”创建,打造“无废遂宁”城市名片。
4.3 总体目标
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无废理念”宣传成效显著,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畜禽粪污、秸秆等主要农业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大幅提升,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40项具体目标指标全面达成。
4.4 指标选择
按照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和《“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年版)》的有关要求,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则,提出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
全面分析遂宁市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等情况,系统梳理出遂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源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等处理处置现状和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遂宁市主要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技术基础等条件,选取《“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年版)》中明确的25项必选指标、13项可选指标和2项特色指标,主要涉及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等5个方面,共计40项。
第五章 主要建设任务
5.1 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综合管理体制
5.1.1 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政策引领水平
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将“无废城市”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问题会商制度,加强遂宁市城乡建设、工业发展、生态文明与固体废物管理等各类规划衔接。探索遂宁市贯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相关要求,制定对生态保护地区政府,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进行生态保护补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美丽四川建设要求,结合遂宁市市情,编制遂宁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规划,修订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各类固体废物现行管理规定,及时出台实施细则。健全环境信用制度,完善政务失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
5.1.2 完善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作效能
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性,细化目标、任务、项目和时限,明确主要固体废物不同环节的监管责任,优化责任清单、压实各部门固体废物管理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综合管理体制,切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各部门联合管理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处理机制,加强信息互通,促进形成工作合力。打通职能部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壁垒,在已有信息化平台上加入固体废物模块,对接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农业农村部门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各领域固体废物数据统一管理。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将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列入“双随机、一公开”范围,抽查监督运行效果,坚决取缔不符合环保条件、无相关资质的非法再生利用和处置企业。
5.1.3 优化技术体系,夯实支撑保障能力
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引导遂宁市锂电、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生态环保领域专业团队进行合作,鼓励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遂宁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持续推广固体废物资源化先进技术,提升典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支持锂渣、工业污泥、磷酸渣、建筑垃圾等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推进农业固体废弃物高质化利用,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支持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畜禽粪污、秸秆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相关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
5.1.4 打造市场体系,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市场体系,落实固体废物资源化有关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巩固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鼓励研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合理确定产品价格,畅通销售渠道,建立完善再生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再生产品竞争力。鼓励遂宁市企业融入全国、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用能权交易市场,积极推广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强重点企业碳排放管理,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及经济发展条件好的辖区流动和集聚。规范开放环境治理市场,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培育第三方市场,鼓励专业化第三方机构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治理与咨询服务,提高处置设施运用管理水平。
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无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无废城市”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
5.2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5.2.1 开展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
推进清洁生产,对高耗能、双超、双有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重点产废企业实施提标改造,从源头减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加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把推行清洁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相结合,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利用产业,形成全产业链锂电产业集群。在低碳发展基础较好的园区、工厂等,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点建设。
5.2.2 补齐设施短板,提升利用处置能力
(1)消除利用处置堵点难点。鼓励引入冶炼废渣、锂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补齐资源化利用设施短板,逐步减少跨区域处置。鼓励产废量大的企业建设高标准工业固体废物自行利用处置项目,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同时,有序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掺烧、焚烧、填埋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生活污泥再生产品,拓展再生利用市场。
(2)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围绕遂宁市产业发展布局,鼓励企业针对性地开展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锂渣、冶炼废渣、其他废物、炉渣、工业污泥、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市政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鼓励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锂渣综合利用技术,在混凝土掺合料、建筑陶瓷原料、锂质硅铝微粉、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方向加大研发力度。鼓励食品加工业产生的残次农产品、畜禽粪便等用于堆肥生产沼气和有机肥,以舍得等企业为依托,推广酒糟综合利用,联合上游食品生产企业和下游包装企业,打造无废产业链新模式。
(3)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根据国家关于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要求,结合遂宁市实际情况,在确保符合产业政策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市内砖瓦、建材等企业发挥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能力,通过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合理配比,适度添加锂渣、污泥等固体废物,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置和利用效率。探索推进垃圾焚烧设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针对锂渣、污泥等固体废物的特性,有计划地引进并培育一批专门从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的企业,以拓宽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利用途径,如天齐锂业在绵阳市盐亭县实施的锂渣生产硅铝微粉项目,净蓝环保免烧砖项目等。
5.2.3 加强环节管控,防范全过程环境风险
全面梳理遂宁市锂电、电子信息特色行业产废情况,编制指导手册,帮助企业厘清废物属性、明确产废类别。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管理,加强源头分类收集,规范建设贮存设施,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出入库登记管理、运输环节信息跟踪和末端处置情况追踪,严格执行跨省转移固体废物处置审批和利用备案制度,对运输单位和运输车辆推行清单制管理。重点加强市政污泥、屠宰废水污泥和食品废水污泥处置、屠宰下脚料等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的生产环境规范化管理,控制二次污染。
5.2.4 加快园区改造,打造“无废产业链”
(1)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统筹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支持船山区建设西南循环产业中心。加快推进四川射洪经济开发区、四川大英经济开发区、四川蓬溪经济开发区、四川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以省级及以上各类园区为重点,加快推动循环化改造,推进供热、供电、废水资源化处理、中水回用、储能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2)完善循环经济“无废产业链”。积极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引进延链、补链项目。以污染物、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着重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形成企业内部、行业企业之间以及遂宁市内外三大循环体系。充分发挥遂宁市特色行业发展优势,围绕天齐锂业有限公司、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裕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射洪川中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全产业链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不断创新高质化、低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市场模式,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打造特色行业的“无废产业链”。
5.3 聚焦种养生态循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5.3.1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等化肥减量技术,加强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的衔接,持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行秸秆肥料化还田。开展农药减量控害示范,以安居、蓬溪、射洪、大英4个国家产粮大县为重点,打造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立农产品绿色生产激励机制,制定出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相关工作方案,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3.2 开展农膜源头减量与回收体系建设
持续开展生物可降解农膜推广工作,加大生物可降解农膜使用示范试点建设力度,制定加厚膜和生物可降解农膜激励制度,对加厚膜和生物可降解农膜给予补贴,提高加厚膜和生物可降解农膜覆盖面积,扩大生物可降解农膜使用比例。严控农膜市场准入和监督工作,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1mm的农用薄膜,依法严厉查处质量不合格产品;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增加设施蔬菜、高效露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膜使用量。
探索推动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大力推进废旧农膜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健全回收网络体系。选择1—2个农膜使用大县(市、区)开展农膜回收利用整县推进,探索一批农膜回收典型模式,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以旧换新试点工作。
5.3.3 完善农业废弃物收储运模式
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等情况,积极探索成本适中、易于推广的秸秆收储运方式,加快研发推广与丘陵和山区地形相配套的收储运体系。培育秸秆收集专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完善秸秆收集服务组织体系,降低收运成本、提高收运效率。尝试推广村级秸秆初级压缩处理,建设收储运示范基地,率先在遂宁市“坝区”实现收储运体系全覆盖。加强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正面宣传,使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观念深入人心。
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按照“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原则,构建“农药经销企业统一收集、县(市、区)有害废弃物回收处置机构统一转运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
5.3.4 打造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持续强化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模式,鼓励养殖场采用生态养殖、有机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以大数据、智能化、全生态、立体养殖的船山区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积极推动种养循环、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探索出市场大循环、合作中循环、园场小循环、家庭微循环的生态循环绿色种植养殖模式,构建“猪—肥—蔬”“猪—肥—粮”等种养循环模式,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等循环发展模式,使畜禽粪污得到有效治理与综合利用,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全面落实畜禽养殖废物就地和异地生态消纳,鼓励农户、种养大户发展农牧结合家庭农场,构建循环利用体系。以生态绿色发展为目标,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增效,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价值和能量的双向循环,整合推进一体化种养基地打造、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打造。
5.3.5 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
以涪江流域绿色发展带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统筹发展优质粮油、现代畜禽、特色水果、绿色菌菜、道地药材、生态水产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三大支撑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集带成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标杆,突出“成片成带成规模”,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稳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4 强化分类收集处理,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5.4.1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健全收运网络
(1)细化分类管理责任。明确各部门、属地政府、环卫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等单位分类收集责任。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或单位职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良好习惯、督促并规范投放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激励机制,为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条件,可采用“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积分兑换”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给予奖励。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工作,总结凝练符合遂宁市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选取党政机关和教科文卫单位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总结推广分类试点经验。
(2)完善收运体系建设。加快老旧分类设施标准化改造,增设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可回收物分拣台,实现可回收物和各类其他垃圾分类计量、分类中转等功能,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站点等设施,至2027年规划建设1—2座有害垃圾专门暂存场所和1—2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逐步、因地制宜地推广撤桶建站,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采取定点定时、上门收集、分类装运等方式,推广垃圾不落地收运模式。建立完善的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探索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改进途径,合理配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车辆,推广车载桶装、密闭直运的餐厨垃圾运输系统。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不断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再利用。正面宣传引导和监督反面曝光相结合,提升农村人口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4)强化过程监管。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焚烧处置、厨余垃圾利用处置等污染防控关键节点,健全生活垃圾监测监管网络体系,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智能终端感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建立厨余垃圾全链条、整体性处置利用体系,严控餐厨垃圾收集过程并按相关环保标准规范要求严格管理,不断促进厨余垃圾处理高质化利用。
(5)深入推进“两网融合”。持续整合规范绿色发展再生资源体系,深入挖掘“城市矿产”潜能,完善“两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垃圾分类收运网络)融合,加快建立与垃圾分类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和再生利用。全市制定统一的、分类标识明确的垃圾桶以及其他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在公共场所、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投放,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6)加强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织密污泥“监管网”,督促各辖区加强对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企业的属地监管,确保污泥从产生到处置的全链条依法依规运行,严防二次污染。多举措提升污泥处置主体的运营水平,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遂宁市污泥处置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属地政府组织对污泥处置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系统排查并整改潜在问题,保障污泥处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5.4.2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升利用能力
(1)构建多层次回收体系。编制出台遂宁市重点管理可回收物名录,配套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线上线下互联网经营模式。推行智能型自助回收设施进小区,搭建智能化绿色回收便捷通道。鼓励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充分利用拾荒人员、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形成稳定可靠、便捷高效、安全可控的回收网络。
(2)强化回收分拣站点建设。以便利居民交售废旧物资为原则,结合城区、农村不同特点,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和中转站。提升站点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确保整洁卫生和消防安全。支持回收企业采用自建、承租、承包等方式运营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形成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基础网络。加快废旧物资分拣、处置中心建设,在船山区、安居区分别规划建立1个中型综合型分拣中心,因地制宜在市中心城区(船山区循环产业园)、射洪市、蓬溪县、大英县分别规划建设1个大件垃圾分拣中心。
(3)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鼓励优势资本进入再生资源领域,以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为纽带整合小型回收企业和个体回收人员,实现公司连锁化经营、规模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技术水平。结合遂宁市经济发展,以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产业为核心,聚焦报废汽车拆解、再生材料综合利用、废金属产业、废塑料橡胶产业等,打造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鼓励消费者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报废汽车等资源交回生产者规范回收处理,提高回收率。
5.4.3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源头减量
(1)推行绿色办公出行。鼓励绿色办公,以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全面推行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等绿色办公方式,推广使用电子桌牌等可循环利用物品。推行绿色采购,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倡导绿色出行,提倡公众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推广高峰快线、社区公交、城际公交,优化公交线网,提高中小街道公交覆盖率。实施新能源改造,公共交通工具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医院、旅游景区、物流园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高速公路、国省沿线快速充电基础设施,形成县际快充网络。
(2)拒绝过度消费包装。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倡导全社会实施文明就餐行为,在全市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实行“光盘行动”。推荐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零售场所推广循环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逐步控制、减少塑料袋销售、使用。发展绿色寄递,大力推行运单电子化、包装减量化、用材绿色化、仓配一体化、回收体系化的“五化”共治。开展“限塑令”等专题宣传活动,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形成不接受、不欢迎、不使用非环保塑料袋的氛围,从源头上减少一次性用品废弃物产生量。引导住宿、餐饮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5.5 加强建筑垃圾管控,加快消纳场所与设施建设
5.5.1 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
(1)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遂宁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确立建筑垃圾排放标准、运输备案、消纳备案、电子联单管理和信用管理、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综合利用激励等制度,对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全过程监管,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2)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建设单位承担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的主体责任,推行精细化设计和施工,实现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管控和再利用。鼓励建设单位编制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专项方案,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预算。鼓励建立相应奖惩机制,监督和激励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落实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目标措施。严厉查处未及时清运、违规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
5.5.2 推行绿色建筑,促进源头减量
(1)提高绿色建筑占比。结合《遂宁市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工作方案》,持续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培育壮大绿色建筑产业,逐步提高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促进城乡建设全面绿色转型。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2)推广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大装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推广钢结构装配式技术在农房建设中应用。引导培育装配式建筑区域性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一批装配式设计、施工企业和产业工人,助力实施建筑领域“双碳”发展。
5.5.3 加强运输管理,加快设施建设
(1)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严格落实渣土运输车辆全密闭化措施,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按相关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运输车辆、运输轨迹点等进行全程智能化管理。对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驶的车辆依法进行处罚。
(2)推进消纳场所及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持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尽快落实船山区、安居区、遂宁高新区、遂宁经开区等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堆场及资源化利用中心选址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射洪市、蓬溪县、大英县等县(市、区)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设施,推动建筑垃圾特许经营工作落实,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减少大量堆积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
5.6 提升危废监管水平,切实防控环境风险隐患
5.6.1 完善收运处体系,补齐能力短板
(1)促进源头减量。加强工业危险废物源头监管,通过工艺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提高资源回收率,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持续推进工业危险废物减量化措施。
(2)完善收集体系。发挥已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项目优势,推进汽车维修行业、学校、科研检测机构等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集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危险废物源头分类,实现小量危险废物应收尽收、规范处置。
(3)补齐能力短板。采取新建焚烧工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或改造危险废物焚烧炉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等方式,推进药物性、化学性废物以及医疗机构废水处理污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积极引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利用项目,加强利用过程飞灰储存、转移等环节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利用和协同处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鼓励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洗脱盐、高温熔融/烧结处理等技术应用,推动工业窑炉协同处置飞灰技术开发,探索利用预处理后的飞灰烧结制陶粒、作为掺合料制作混凝土等技术的应用,鼓励飞灰中重金属分离回收技术研究应用。开展页岩气开采油基岩屑利用后干渣利用技术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5.6.2 开展全过程监管,提升信息化水平
(1)探索建设医疗废物集中收运智能体系。探索开展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定时定点集中收集转运或分片区收集转运试点。借鉴佛山市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模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布设医疗废物智能收集中转站,建立中转站台账,实现医疗废物收集全过程透明化、实时化、可追溯化,保障医疗废物得到安全无害化处置。
(2)提升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督促全市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要求,采用电子地磅、电子标签、电子管理台账等手段对危险废物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处置、利用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鼓励有条件的涉危险废物单位,完善内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内部全过程监管能力。督促已配备物联网设备单位与四川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联网,持续推进医疗机构执行电子转移联单。
5.7 弘扬“无废文化”,打造特色“无废细胞”
5.7.1 弘扬“无废文化”,营造“无废”氛围
结合“无废城市”创建要求,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将“无废文化”元素融入“无废城市”建设之中,拓展形成具有遂宁特色的“无废文化”,将“无废理念”渗透贯彻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着力构建无废产业,打造绿色锂都。依托遂宁观音绣、泥彩塑、舍得酿酒、铁水火龙、竹编、麦秆画等非遗资源,以诗酒文化、书画文化、宋瓷文化等遂宁传统文化为载体,遂宁国际诗歌周、涪江文化艺术节、观音湖荷花节、中国书法 蓬溪雅集等品牌节会为契机,大力宣传“无废城市”建设,弘扬具有遂宁特色的“无废文化”,实现“无废理念”的发扬和传承,使“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强化“无废城市”理念宣传,营造“无废”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印发绿色生活漫画册、举办低碳主题书法展等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热情,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依托《遂宁日报》《遂宁在线》《遂宁宣传》等报刊为主的纸媒集群、遂宁新闻网、网络电视台、手机报、APP、微信、微博等为主的网络及新媒体集群,开设“无废城市”宣传专栏,及时公布“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情况。征集“垃圾分类模范社区”“模范市民”等典型,提升公民自觉性和责任感。组织开展“无废乡村”、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荣誉感,提高积极性。
5.7.2 建设“无废细胞”,发挥示范作用
在遂宁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结合实际选取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典型行业、重大建设项目、矿山矿企、重要单位和机关、学校、景区、社区、商场等社会生活组成“1+N”多元体系,开展“无废细胞”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充分发挥“无废细胞”的带动引领作用,突出系统治理理念。将“无废细胞”串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辐射全行业、全区域、全社会,带动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创建,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择优选择学校、医院等示范性强的社会单位为建设重点,分批分步开展创建;聚焦各类社会生活单元特征和突出问题,分类制定切实有效的优化措施。充分发挥其创先争优、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逐步覆盖其他社会单元。打造一批高质量“无废细胞”示范,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为建设“无废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无废细胞”建设,加强全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民、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5.8 依据产业特色,突出“无废遂宁”亮点
5.8.1 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谱写绿色锂都新篇章
(1)背景意义
近年来,遂宁市锂电产业保持高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召开2019—2021年中国(遂宁)锂电产业大会,遂宁锂电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射洪市锂电产业园、安居区锂电产业园、大英经开区等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全市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统筹发展新格局。目前,遂宁市以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主线,构建了“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管理—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西部地区锂电产业链较为完善的重要地区之一,被授予“锂电之都”称号。实施锂电产业全过程闭环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锂电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大力推动遂宁锂电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建设内容
围绕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着力构建遂宁绿色锂都。实施规划引领工程,优化产业布局,细分优化与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相互适应、协作配套的专业园区,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按照“合理布局、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以射洪市、安居区、蓬溪县的3个专业园区为重点,以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终端运用为引领,推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构建形成“三园一区、全域配套”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
锂电产业上、中、下游生产过程绿色低碳转型,采用无尘合浆、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固废排放,打造“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全面推行生产全流程物料的“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废旧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体系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打造“锂矿—锂盐—锂电池—再生锂”的闭环产业链,实现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处理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加快建设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产业基地。强化生产者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责任制度,加强环保专职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企业固废处置日常监督指导,确保职责清晰、责任明确、合规处置,保障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实施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发展“一号工程”,推动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培育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开展遂宁锂电特色优势产业补链强链试点示范,探索“以点带面”集群发展新路径、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模式。建立完善“基础锂盐锂电材料—电芯集成与电池制造—终端应用—梯级回收”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圈。
(3)目标愿景
坚持以“上游关键材料生产全球领先,中游电池产品制造全国一流,建成全国重要的锂电新能源终端应用基地”为总体目标,建成遂宁锂电产业固体废物全部利用的绿色循环共生体系、锂电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锂电高端制造新高地。围绕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布局发展,到2027年形成基础锂盐产能达20万吨以上、正极材料产能达80万吨以上、负极材料产能达20万吨以上、锂离子电池产能达100GWh及20万吨以上处理能力(废旧锂离子电池),全力打造锂电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5.8.2 建设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1)背景意义
遂宁市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聚焦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基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遂宁市经开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电子电路、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和智能终端五大产业类别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且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中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和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点。根据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要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遂宁点亮高质量发展底色的重要一环。
(2)建设内容
构建电子信息循环产业链,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电子电路、集成电路等为重点,支持英创力、利普芯、威纳尔、华瓷科技等企业技改扩能,加快推进遂宁康佳电子科技产业园、上达电子(遂宁)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强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建立创新中心,构建创新体系,共建研发机构、小试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技术创新链,开展科技合作;树立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等理念,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出电子信息产业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集群”的绿色循环体系;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技术更新、循环利用等手段,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鼓励企业对电子信息产品开展“碳足迹”认证,推动“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
(3)目标愿景
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到2027年,形成绿色集约一体化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遂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5.8.3 推动农业生态发展,打造“天府粮仓”样板区
(1)背景意义
遂宁作为丘区传统农业大市,是成渝地区的“菜篮子”保供基地和四川粮油果蔬主产区,农业产业具有绿色生态本底和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遂宁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样板区为目标,成片成规模建设优质粮油、现代畜禽、绿色菌菜、特色水果、道地药材、生态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带,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农特产品供应链逐步完善。“遂宁鲜”、遂宁红薯、弯哥鱼米等5个特色品牌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农业现代化生态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有助于维护农业生产基地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更多遂宁力量。
(2)建设内容
践行生态种养,引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精简施肥等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选择无公害绿色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成推广减肥增效技术,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协同推广科学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促进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支持传统养殖场改造提升,推广“楼房式”智能化养殖模式,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整区域打造“鱼米之乡”。
推进农业源固体废物高质化利用,打造绿色“无废农业”。研发和推广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降低农业源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健全秸秆“收储运、产加销”体系,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燃料、青贮饲料、有机肥料、食用菌包等高附加值产品,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将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等循环发展模式,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3)目标愿景
到2027年,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源固体废物基本实现全面综合利用,开发一套具有遂宁特色的生态种养—固废资源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成渝优质农产品生产直供基地和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遂宁样板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为遂宁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无废城市”工作协调机制,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生态环境、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宣传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负责日常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组织开展建设方案的制定和机制体制的改革,细化建设指标,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出台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协调部署会议,研究重点事项和主要任务,建立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详细责任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和时限,及时调度推动,确保重点事项有序推进。抓好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推进出台的各项固体废物政策的落实与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监督考核,建立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评体系。
6.2 注重专业指导,提高协同作战效能
探索建立遂宁市“无废城市”专家智库,重视发挥环境、产业、技术等领域专家作用,定期组织技术团队,针对“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探讨研究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编制单位要持续指导试点建设,及时推荐引入各领域专家参与遂宁“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整合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同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支持组建“产学研政”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平台,组织开展技术对接,促进固体废物领域先进适用技术转化落地。加强国内外技术经验交流,多渠道组织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制度、经验、技术、理念,探索技术创新与管理制度协同发力的有效模式。
6.3 发挥市场作用,创新资金引导举措
充分发挥市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在市场准入、固体废物处置等领域提高企业参与度,积极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发行绿色债券等,用于支持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鼓励并帮助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及区内的各项财政支持事项。
完善综合利用产业激励政策。做好“无废城市”建设与专项资金改革工作的衔接,研究制定有利于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经济政策,加大相关专项资金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单位的扶持力度。结合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面积等指标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中有关修复任务,争取有关资金扶持。深入研究有关国家绿色低碳产业政策,强化相关政策资金争取。
6.4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视台和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家庭等一线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通过印发挂图、书籍、明白纸等形式,在遂宁市增设“无废城市”教育专栏,定期组织市民、中小学生参观,动员、鼓励全市人民共同参与无废城市、无废社区、无废家庭的建设。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公布“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情况,征求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宣传报道一批“无废城市”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推广一批各领域展现出来的有效做法,共同营造全民参与、全市动员的舆论氛围。
国际节能环保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节能环保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节能环保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