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治理

FIFCO的“贝壳回家”计划:将超过36,000个贝壳送回其栖息地,以恢复生态系统

来源:美通社

时间:2025-01-24

收集贝壳作为纪念品的做法看似无害,实则正在引发一场令人担忧的环境危机。 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和巴塞罗那大学(Barcelona)的研究发现,这种采集行为会破坏沿海生态系统、危害生物多样性、改变沉积物稳定性并削弱海岸线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

 

在哥斯达黎加,大量贝壳在机场被没收,以防止被携带出境。 几十年来,这些贝壳一直被埋在地下,因为无法确定它们究竟源自太平洋还是加勒比海,所以无法将它们安全地放归海洋。 如果没有进行适当分类,放归贝壳可能会带来风险,例如引入可能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非本地生物、寄生虫或微生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FIFCO牵头,联合帝国理工学院、环境和能源部、AERIS和哥斯达黎加大学合作开展了“贝壳回家”项目,该项目所开发的解决方案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发一种工具来识别贝壳的来源,并制定安全放归协议,从而将这些贝壳重新送回它们本应所属的海洋栖息地。 此外,为了减缓采集速度,还推出了一个公共宣传平台,其中包含纪录片和教育内容。

FIFCO开发的这款人工智能工具,仅需一张照片,便能在短短几秒钟内将贝壳按生态系统分类,准确率高达90%。 该模型使用了525个不同物种的18,500多张图片进行训练,因此能够有效区分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贝壳,确保它们重新回到各自的原生环境。

2024年,超过36,000多枚贝壳回归其自然栖息地,恢复了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清空了一个机场的贝壳储存容器,也标志着哥斯达黎加在处理此类问题上的策略迈上了新台阶。

该公司已将该模型的开源代码提供给科学界,以便其他国家训练自己的分类系统。

特别声明

国际节能环保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节能环保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节能环保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环保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