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排放

《福建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时间:2024-03-22

近日,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住建厅联合印发《福建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材碳达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和依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从国家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各省工业碳达峰工作提出要求;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贯彻落实碳达峰工作实施意见。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各省认真贯彻落实,“明确本地区目标,分解具体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落实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全省建材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省工信厅牵头会同相关省直部门制定了《建材碳达峰方案》,作为我省碳达峰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建材工业领域有序开展碳达峰工作。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三是提出行动主线、动力、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工作原则。包括四方面:一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二是节约优先,源头发力;三是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四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相比2020年底降低3.7%,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总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2030年前实现建材行业碳达峰。

三、重点任务

《建材碳达峰方案》重点任务的整体思路是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围绕全国建材行业碳达峰总体目标,结合福建省建材行业实际情况,将相关政策、技术、发展方向落到实处,重点从水泥行业、建筑卫生陶瓷和平板玻璃行业入手,以总量控制为基础,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提升建材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全省建材工业实现碳达峰目标。具体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强化总量控制。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家有关政策,鼓励低效产能退出。严控新增过剩产能,加大对过剩产能的控制力度,严禁违规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加强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管理。完善水泥错峰生产,持续推进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

二是推动原料替代。逐步减少碳酸盐用量,加快水泥行业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加快低碳水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石材、新型墙体材料、水泥等行业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建材产品减量化使用,促进产业间循环链接。

三是转换用能结构。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支持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提升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是加快技术创新。加快行业关键低碳技术研发,在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加大攻关。引导企业优先采用国家绿色低碳目录中的技术,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培育节能低碳技术创新示范。

五是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展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形成绿色供应链。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加大绿色建材采购和使用力度。

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统筹落实。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和政策协同,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强化分析研判和督促落实。同时要加强媒体宣传,大型建材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严格落实国家产能置换和省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创新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大绿色建材采购力度,加大金融支持。

三是健全标准体系。企业要逐步对标、达标,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引导企业建立能耗和碳排放监测与评价体系、碳排放计量体系。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健全企业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鼓励建设建材行业碳达峰碳减排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碳计算、碳排放管理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意识。

五、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林才伟,0591-87623903


特别声明

国际节能环保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节能环保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节能环保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环保信息推荐 >
返回